阿散蒂起義及加納獨立

西非的阿散蒂(Ashanti)區(即現時的加納)擁有黃金儲備,以及位處跨撒哈拉貿易的十字路口之戰略位置,因此非常有價值。在17、18和19世紀期間,英格蘭嘗試取得阿散蒂的控制權。當時英格蘭與歐洲其他地方在奴隸貿易的競爭愈趨激烈,其認為阿散蒂對於其取得財政上的優勢非常重要。然而,該地區被土著阿坎人(Akan)所控制,他們因黃金而非常富有,並在奧塞.圖圖一世(Osei Kofi Tutu I)的統治下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。雖然英國吞併了鄰近的地區,但首都庫馬西(Kumasi)仍然在阿散蒂的嚴密控制之中。19世紀時的一份英國報紙指出,阿散蒂能夠帶「20萬人進入戰場」,他們的戰士「顯然不會懼怕狙擊步槍和7磅子彈槍」。

在1820年代至1890年代期間爆發了一系列稱為阿散蒂戰爭的戰役,英國和阿散蒂雙方都傷亡慘重,達成暫時,而且通常是短暫的和平條約及協定。1900年,一位英國大使坐上阿散蒂人認為是神聖的凳子,因此觸發了 「金凳子戰爭」(War of the Golden Stool),而英國在戰後終於取得首都庫馬西。來自歐洲的掠奪者燒毀不少在戰後仍然屹立的建築物,包括中央圖書館,據目擊者所指,該處藏有「很多以不同語言寫成的書籍」,阿散蒂皇家法院亦被燒毀。帶領反抗的王母雅阿.阿散蒂娃(Yaa Asantewaa)則被放逐至塞舌爾。阿散蒂王國成為英屬黃金海岸的一部分,前提是金凳子的神聖地位不被英國人或其他外國人所侵犯。在隨後的幾十年,當地由英國所統治,並因為建造鐵路和基建、擴展咖啡貿易以及引入可可廠,而令其經濟力量繼續增長。殖民統治仍然允許地方政府以傳統部落議會的方式運作,加上更多本土非洲人接受歐洲教育,黑人意識有所提升,而且有更多人關注泛非主義和自治。

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的消息,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回來的非洲士兵所面對的困境,亦成為了催化劑。1946年,戰後回國的士兵發現其退休金因為其種族而被扣起,因此當地連續多晚發生暴動和搶劫。英國政府的財力削弱,其擔心會有更多衝突,因此在受壓的情況下與當地領袖會談;會談由曾經在美國和英國留學的夸梅.恩克魯瑪(Kwame Nkrumah)帶領,並以獨立為目標。由恩克魯瑪帶領並崛起的社會主義人民大會黨(Convention People’s Party)勝出選舉,並與英國達成分享權力的協議,該協議一直持續至1957年,英國人最終放棄對當地的控制。加納是從歐洲殖民化中取得獨立的第二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。

探索黑人歷史上的起義

石牆起義

海地革命

南非起義

起義:黑人解放的導火線